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37卷  第12期

专家论坛
新型生物活性材料促进创面修复和皮肤再生
吕国忠, 赵朋
2021, 37(12): 1105-1109.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1029-00373
摘要:
微环境调控是促进创面修复和皮肤再生的关键技术。近年来,系列调控微环境和细胞行为的新型生物活性材料得以研发,显示出高效诱导创面修复和皮肤附件再生的能力。本文就相关新型生物活性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
论著·特殊创面处理
部分去表皮局部皮瓣修复结核性胸壁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
李鹏程, 贾赤宇, 李东杰, 陈莉萍, 郑梦利, 申传安
2021, 37(12): 1110-1115.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929-00337
摘要:
目的 探讨部分去表皮局部皮瓣修复结核性胸壁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0年4月——2021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42±18)岁。清创后结核性胸壁缺损范围为4 cm×3 cm×2 cm~16 cm×8 cm×5 cm,均采用部分去表皮局部皮瓣修复,皮瓣宽度等于缺损区的宽度,皮瓣长度较缺损区长度增加2 cm。其中1例患者局部皮瓣切取面积过大导致供区不能直接缝合,采用自体背部游离中厚皮片移植术修复;其余患者局部皮瓣切取面积均较小,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长、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引流管引...
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修复颈部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李罡, 张志, 李叶扬, 汪锦伦
2021, 37(12): 1116-1121.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807-00371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修复颈部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采用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修复颈部放射性溃疡患者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52~75岁。溃疡发生距放射治疗平均14.5年,入院时溃疡面积为5.0 cm×3.0 cm~7.0 cm×6.0 cm。切除溃疡及周围纤维化组织后创面面积为6.0 cm×5.0 cm~13.0 cm×6.5 cm。7例患者Ⅰ期行皮瓣切取、创面修复术;另1例患者Ⅰ期行皮瓣供区预扩张,Ⅱ期行皮瓣切取、创面修复术。皮瓣面积为8.0 cm×7.0 cm~15.0 cm×...
论著
基于16S核糖体RNA高通量测序的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肠道菌群变化分析及代谢功能预测的前瞻性研究
郭在文, 宋明明, 章杰, 刘璐, 杨云稀, 邵一鸣, 李林斌, 孙炳伟
2021, 37(12): 1122-1129.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916-00414
摘要:
目的 基于16S核糖体RNA(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肠道菌群变化并进行代谢功能预测。 方法 本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4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烧伤患者纳入烧伤组,将同时期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组。收集烧伤组患者入院后1周左右的粪便标本及健康组志愿者体检当天粪便标本,进行16S rRNA V4区基因测序,分析各类菌属的相对丰度;应用Mothur软件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TU)划分,分析优势菌群;通过QIIME1.9.0软件分析粪便菌群OTU数目、Chao1指数...
人工真皮联合刃厚皮修复手足骨骼与肌腱外露创面效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狄海萍, 母心灵, 史继静, 薛继东, 刘磊, 郭海娜, 邢培朋, 夏成德
2021, 37(12): 1130-1136.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325-00103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真皮联合刃厚皮修复手足骨骼与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2018年10月—2020年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82例手足骨骼与肌腱外露创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皮瓣组(41例,其中男27例、女14例)和人工真皮+刃厚皮组(41例,其中男29例、女12例),其年龄均为(37±7)岁。2组患者创面彻底清创后,皮瓣组患者创面移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人工真皮+刃厚皮组患者创面移植人工真皮并给予持续负压吸引,待创面人工真皮完全血管化后,移植自体大腿外侧刃厚皮。自体皮片/皮瓣移植术后1周,观察创面移植物成活情况并计算移植物成活率...
局部柠檬酸抗凝在重症烧伤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的效果
王志勇, 冯世海, 范宝莉, 马伟, 贾享成, 耿辉
2021, 37(12): 1137-1142.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816-00381
摘要:
目的 探讨局部柠檬酸抗凝在重症烧伤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的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1月—2020年8月,南开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重症烧伤患者68例,均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根据患者在CVVH治疗中采用的血液抗凝方式不同,分为柠檬酸组40例和肝素组28例。柠檬酸组患者中男32例、女8例,年龄(40±18)岁,烧伤总面积(62±14)%体表总面积(TBSA);肝素组患者中男22例、女6例,年龄(38±16)岁,烧伤总面积(57±20)%TBSA。记录2组患者CVVH治疗0(即刻)、48、96 h时的血清肌酐水平、C反应蛋白(CRP)...
移植内增压式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乳房再造的临床效果
宋达疆, 李赞, 章一新, 周波, 吕春柳, 唐园园, 易亮, 罗振华, 王志远, 华占强, 冯光
2021, 37(12): 1143-1148.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824-00390
摘要:
目的 探讨移植内增压式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乳房再造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08年12月—2016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整形外科收治2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51(36.5±1.6)岁,均采用内增压式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Ⅱ期乳房再造。根据内增压吻合血管类型,将内增压式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分为3种类型:吻合血管蒂主干远端型、吻合血管蒂主干主要分支型和吻合血管蒂肌支型。皮瓣长(27.5±0.3)cm、宽(12.8±1.4)cm。供瓣区予以彻底止血后,间断缝合修补前鞘,完成脐重建,留置2根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谷氨酰胺对经烧伤大鼠血清干预的大鼠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其细胞信号机制
吕尚军, 范荣辉, 吴丹, 彭曦
2021, 37(12): 1149-1157.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601-00208
摘要: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经烧伤大鼠血清(以下简称烧伤血清)干预的大鼠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其细胞信号机制。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10只7~8个月龄雌雄各半Wistar大鼠制备正常大鼠血清(以下简称正常血清),另取20只7~8个月龄雌雄各半Wistar大鼠造成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烧伤后制备烧伤血清,从180只1~3 d龄雌雄不拘Wistar大鼠心尖组织中分离培养原代心肌细胞用于后续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细胞分为正常血清组、烧伤血清组,加入相应血清培养。分别于培养1、3、6、9、12 h,采用锥虫蓝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将细胞分为单纯烧伤血清组、烧伤血清+4 mmol/L谷氨酰胺组、烧伤...
季铵化壳聚糖-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复合物对大鼠碾压撕脱皮瓣的影响
吴近芳, 洪旭东, 金剑, 费杨虹虹, 张梦媛, 司婷婷, 范浩, 张旭东
2021, 37(12): 1158-1165.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914-00409
摘要:
目的 探讨季铵化壳聚糖-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rTFPI)复合物对大鼠碾压撕脱皮瓣的影响。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季铵化壳聚糖-rTFPI复合物溶液,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物形态并测量其直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并计算复合物中rTFPI的包封率和复合物载药率(样本数为3),采用ELISA法测定放置0、10、30、45、60、90、120、240 min时溶液中rTFPI浓度(观察rTFPI释放情况)并计算其半衰期(样本数为3)。取24只6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单纯季铵化壳聚糖组、单纯rTFPI组和季铵化壳聚糖-...
温敏性羟丁基壳聚糖水凝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陈阿鑫, 陈犹白, 姜玉峰, 韩岩
2021, 37(12): 1166-1174.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927-00424
摘要:
目的 探讨温敏性羟丁基壳聚糖水凝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51只7~10周龄SD大鼠,雌雄不限,在大鼠背部距脊柱约1.0 cm处,制造2个直径2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圆形创面。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敏性水凝胶组、凝胶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7只大鼠(34个创面),前2组大鼠创面伤后即刻分别涂抹0.3 mL温敏性羟丁基壳聚糖水凝胶和羧甲基壳聚糖凝胶,空白对照组大鼠创面不行任何处理,3组大鼠创面均外用凡士林油纱。每天换药时观察温敏性水凝胶组大鼠创面温敏性羟丁基壳聚糖水凝胶及凝胶组大鼠创面羧甲基壳聚糖凝胶状态,记录去除凡士林油纱的难易程度。伤后3、7、10、14...
人羊膜上皮细胞外泌体对高糖环境下HaCaT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卫裴, 许钊荣, 陈艺敏, 陈晓东, 陈昭宏
2021, 37(12): 1175-1184.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424-00154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外泌体(hAEC-Exo)对高糖环境下HaCaT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2019年1—6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10名足月分娩健康孕妇羊膜组织,分离原代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观察培养第2、4、7天原代hAEC生长状态和形态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73、CD90、CD29、CD34及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取第2~4代细胞用于后续实验。超速离心法分离hAEC-Exo。将HaCaT与hAEC-Exo共培养3 h,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HaCaT对hAEC-Exo的摄取情况。取HaCaT,分为...
烧伤后瘢痕组织内甲基化基因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郭鹏
2021, 37(12): 1185-1190.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311-00150
摘要:
目的 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探讨烧伤后瘢痕组织内甲基化基因,发掘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筛选出同一批次分别进行了mRNA测序和甲基化测序的GSE136906和GSE137134数据集(数据集的样本数均为6),并利用数据集GSE108110(样本数为9)纳入支持向量机及建模分析。采用“Limma”软件包对烧伤后瘢痕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甲基化基因进行鉴定。使用WGCNA筛选和瘢痕组织临床特征相关性强且基因数目多的模块。对模块内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并寻找模块内异常甲基化状态的基因,...
病例报告
重型甲型血友病致下肢假瘤伴迁延不愈感染性皮肤溃疡一例
陈斓, 谢卫国, 余刚
2021, 37(12): 1191-1193.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801-00366
摘要:

2018年7月11日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1例因重型甲型血友病致下肢假瘤伴迁延不愈感染性皮肤溃疡26岁男性患者。经行补充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及清创、负压封闭引流等治疗,患者创面形成肉芽组织后行皮片移植。术后行凝血因子补充及抗感染、预防血肿等治疗,最终皮片存活、创面封闭,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该病例提示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重型甲型血友病患者预后。

讲座
瘢痕非手术治疗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刘毅
2021, 37(12): 1194-1198.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705-00235
摘要:
病理学上,瘢痕被分为生理性瘢痕和病理性瘢痕,后者主要包括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瘢痕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治疗对象主要为病理性瘢痕,但到目前为止还未有疗效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国内外仍在不断探索新的针对病理性瘢痕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瘢痕非手术治疗方面涌现出了一些受到普遍关注的治疗方法,本文就瘢痕内注射治疗、光电治疗与康复机器人等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
综述
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李海胜, 罗高兴, 袁志强
2021, 37(12): 1199-1204.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828-00396
摘要:
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是烧伤早期常见的临床问题和治疗难点之一。目前认为,局部缺血缺氧,持续性炎症反应,感染,失衡的局部微环境,细胞坏死、凋亡和自噬等是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的主要机制。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提出多种防治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的新策略和新方法,主要包括:正确冷疗、改善创面血流灌注、早期清创、改善创面微环境、防治创面感染、减轻创面炎症反应、抑制创面氧化应激等。本文着重对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的防治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烧伤创面治疗提供参考。